保密柜http://www.systemesdinformation.com/
(本文引自《零信任安全架構的核心技術與應用場景》)
美國國家標準技術研究院(NIST)在《零信任架構》中指出,傳統安全方案對授權用戶開放了過多的訪問權限。零信任的首要目標就是重建信任,基于身份實現細粒度的訪問控制,解決越權訪問的風險。與此同時,對零信任安全做了如下定義:零信任安全提供一系列概念、理念、組件及其交互關系,以便消除針對信息系統和服務進行精準訪問判定所存在的不確定性。此定義指出了零信任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消除對數據和服務的未授權訪問,強調了需要進行細粒度訪問控制的重要性。
訪問代理
訪問控制
零信任架構的核心即對資源的訪問控制。訪問控制是通過某種途徑顯式準許或限制主體對客體訪問能力及范圍的一種方法,其目的在于限制用戶的行為和操作。當前應用比較廣泛的訪問控制技術包括基于角色的訪問控制(Role-Based Access Control,RBAC)和基于屬性的訪問控制(Attribute-Based Access Control,ABAC)。零信任模型下,需要解決對用戶的最小化授權、動態授權控制等問題?,F有的零信任實現方案雖有采用RBAC模式,但多基于ABAC實現,也有采用了RBAC和ABAC結合的授權方式,即基于策略的訪問控制(Policy Based Access Control,PBAC),既兼顧RBAC的簡單、明確的特性,也具備ABAC的靈活性,實現了基于主體屬性、客體屬性、環境風險等因素的動態授權。
信任評估
低耦合高內聚能力
疊加和場景擴展
遠程訪問
遠程訪問場景,可細化為業務、辦公遠程訪問、開發測試、特權運維、面向用戶的公共訪問等幾類場景。該場景是通過在主體和客體之間的訪問路徑上構建完整的信任鏈,實現訪問控制過程的安全可控。對遠程接入的用戶和設備實施身份驗證和持續授權,解決遠程安全接入、動態授權和可控業務訪問的問題。
遠大數據平臺的數據交互
大數據平臺主要的數據交互場景有兩類:一類是用戶或者外部系統通過數據中心網絡出口訪問內部系統數據;另一類是大數據平臺內部工作負載之間交互。
(1)外部數據出入交換
在大數據平臺的外部設置安全接入區,部署API代理控制服務,所有外部數據的交換都通過安全接入區才能訪問,實現內部、外部用戶和應用對于大數據平臺API服務的安全接入,并且可根據訪問主體實現細粒度的訪問授權。
(2)內部工作負載交互
使用微隔離的技術手段實現服務器之間的隔離,一個服務器訪問另一個服務器資源時需要進行身份認證。解決傳統環境、虛擬化環境、混合云環境下內部流量的識別與訪問控制問題。
遠物聯網泛終端接入
在物聯網實施零信任安全,是通過部署邊緣物聯接入管理設備,建立物聯設備標識管理機制,生成由主體屬性、環境屬性和客體屬性構成的物聯設備身份指紋,建立物聯設備安全基線庫。采用持續主動掃描、被動監聽檢測、安全接入控制區等方式,解決終端的身份認證和訪問控制。允許身份可信、經過動態授權的物聯設備入網,并對物聯終端進行持續信任評估、訪問控制,解決物聯終端的身份仿冒和惡意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