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一部刑偵局劇《獵罪圖鑒》在眾多流量劇中殺出重圍,收官當天某平臺視頻播放量超過5億,某音主題閱讀量破20億,網友高度贊賞,熱度和口碑雙豐收佳績,演員檀健次和金世佳刷爆各大網絡平臺,成為備受矚目和熱議的明星。
電視劇主要講述一位能三歲畫老、摸骨畫像、看子畫父、從高度模糊的視頻中精準畫出嫌疑人的畫像的天才畫師沈翊(檀健次飾), 與一位屢破大案的鐵血刑警杜城(金世佳飾)成為合作搭配,以七年前雷一斐被殺案為主線,進行懸疑破案推理。
該劇如此出圈,除了演員出神入化的演技外,更因為編劇大膽展現社會敏感話題,每兩集一個單元故事,每個故事都涉及當下的社會問題和對當代女性的思考,比如整容、校園暴力、性取向、家暴、拐賣人口、AI換臉詐騙、篡改學歷、信息安全問題等等。與其他刑偵局不同的是,該劇直擊信息安全問題。
AI換臉真的安全嗎?
劇中正是講述了用AI換臉進行詐騙的案例。沈翊的恩師陸續收到AI換臉“兒子”的視頻,恩師為了兒子,搭上了一輩子的積蓄,最終財盡人空,和看老伴跳海自盡。同樣通過AI換臉手法騙取大量空巢老人的積蓄。
可怕的是,AI技術發達可不僅僅換臉那么簡單,還能進行AI語音、AI篩選易騙人群,進行精準的詐騙。
安全系統真的安全嗎?
在結局演繹中,真正的元兇卻是以網絡安全為幌子、企圖掌握數據帝國的幕后操控者陳舟,通過開發APP,非法收集單身女性信息,竊取800萬人的隱私數據,給無數家庭帶來難以磨滅的災難。面對這樣現實,主角畫像師更是發出“安全系統真的安全嗎?”“平臺,從來沒有給過用戶拒絕的權利”質問。
電視劇不是架空人的想象,是現實生活中人的真正寫照?,F代移動互聯網更新迭代之快,隱私如同魚兒裝進大數據流量池里,被控制明明白白。先前3.15晚會曝光的多項“以免費WiFi的名義誘騙用戶下載惡意APP”“個人信息泄露導致騷擾電話不停”“應用軟件平臺強迫捆綁下載不明軟件”,正是個人隱私曝光的一些案例縮影。
維護清朗網絡空間、保護用戶“用網”權益,需要政府監管、企業自律、用戶自治多管齊下。同時國家機關人員的隱私外,還涉及到國家秘密,手機APP、WIFI、藍牙等各種通訊手段,
獲取公職人員私人信息,包括工作單位和職務,另外可通過定位,公職人員活動的范圍、地點、海拔高度等信息,造成國家軍事機密泄露的可能。涉密會議時,公職人員如何屏蔽偽裝成竊聽器的手機呢?
手機及時屏蔽,切莫變成竊密利器
根據相關法律規定,涉密單位參與涉密活動和會議,不能攜帶手機、筆記本等電子產品,電子產品應當存放在手機屏蔽柜中。手機屏蔽柜能從源頭阻斷信號傳遞,把隱形竊聽器變成一塊不起作用的廢鐵,保護涉密場所的安全,保障涉密會議順利進行。
國保手機屏蔽柜作為保密行業的引航員,全新升級樞密3號P20,采用內外雙層屏蔽門與磁力鎖定機構,360°全屏蔽5G信號、藍牙、WIFI等信號,屏蔽性能穩定且持久。是經過保密局檢測認證的產品。若選購非認證產品,就會出現手機在屏蔽柜響鈴的情況,給國家秘密和信息安全帶來極大的安全威脅。
不壓保密的“黃線”,不闖保密的“紅燈”,不走保密的“禁行道”。任何利益在國家信息安全都不值得一提。作為保密員的每一個你,應當謹慎防范,捍衛起國家信息安全的重任。